目录
认识竞品分析
如何做竞品分析
竞品画布及案例
有一次,在进行产品策划时,我和我的小伙伴翻看了很多竞品,想从竞品中获得一些产品设计上的启发。但对着竞品翻找了许久,却始终没有很好的思路,不知道该如何表现我们的产品想法。
闲聊之际,我们聊到了产品借鉴。我说,其实产品借鉴不应该只局限在表现和交互。但是有时候看竞品,总是不自觉地就只关注界面和设计。我的小伙伴深有同感,也深以为然。我们都认可,产品借鉴其实应该更关注深层次的架构和逻辑。
但在实操中,我们往往容易局限在围绕竞品本身进行分析:功能、界面、交互设计等“看得见”的部分。
然而,这些都只是对竞品表层的理解,要深入了解竞品,真正做好竞品分析,除了分析“看得见”的部分,还要分析“看不见”的部分:竞品为什么这么做?它是如何做到的?竞争对手的下一步会怎么做?只有综合考虑这些问题,才是一个完整的竞品分析,才能让我们对竞争对手有更深入的理解。
那到底,该如何进行竞品分析,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张在旺的《有效竞品分析》一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竞品分析思考框架。
1.认识竞品分析
1-1 竞品分析与其他分析的关系
常见的分析有市场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产品分析报告、产品体验报告。这几种分析的关系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市场分析与竞品分析存在交集,竞品分析包含产品分析,产品分析又包含产品体验分析。
这些分析虽然有共通之处,但又各有特点,其具体区别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这些分析的目的、分析的产品数量、分析维度各有侧重,不同的侧重点也导致最终形成的报告类型有所不同。
1-2 做竞品分析的时机及意义
对大多数人来讲,可能只有在产品策划阶段才会相对仔细地进行竞品分析。实际上,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竞品分析。只是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关注点,根据不同的关注点,竞品分析的方向有所侧重。
做产品,已经不仅仅是关注用户就能把产品做好的,还要时刻保持对竞品的动态关注。竞品分析,是产品经理提升产品感的必修课,也是我们对竞争对手保持关注的有力工具。其对产品的意义主要有三点:
①提供决策支持
②进行学习借鉴
③帮助我们预警避险
2.如何做竞品分析
理解了竞品分析及其意义,接下来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做竞品分析。
归纳起来,竞品分析可以分为以下6个步骤:
①明确目标→②选择竞品→③确定分析维度→④收集竞品信息→⑤信息整理与分析→⑥总结报告
2-1 明确目标
明确竞品分析的目的与目标,才能在分析时抓住重点,知晓竞品分析该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在这一步里,需要思考清楚以下问题:
1)为哪个产品做竞品分析?
2)该产品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3)当前产品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是什么?
4)做竞品分析的目的与目标各是什么?
5)竞品分析的输出成果是什么?
2-2 选择竞品
竞品的选择分为初选和精选两步。在进行竞品选择之前,我们要先了解竞品都有哪些分类。
常见的竞品分类主要有以下4种:
①品牌竞品:是指产品形式和目标用户群相同,品牌不同的竞品。
②品类竞品:是指产品形式不同,目标用户群类似,属于同一品类的竞品。
③替代品:是指产品形式、品类不同,目标用户群类似,能满足用户相同需求的竞品。
④参照品:是指跟你的产品可能没有竞争关系,但是值得你学习借鉴的产品。
认识了竞品分类之后,就可以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进行竞品初选。
比如,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决策支持”或“预警避险”时,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替代品”中寻找竞品。当竞品分析的目的是“学习借鉴”时,则可以从“品牌竞品、品类竞品、参照品”去寻找竞品。
完成竞品初选后,就要从中精选3个左右的竞品进行深入分析。具体精选哪些竞品,则要根据竞品分析的目的、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所处的竞争地位来确定。
2-3 确定分析维度
竞品的分析维度就是指我们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分析竞品,一般而言,可以从产品和用户两个视角作为切入口。
若是从产品的视角出发,可以分析的维度有:功能、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背景、技术、市场推广、战略定位、用户情况、盈利模式、布局规划等。
若是从用户的视角切入,则可以使用$APPEALS方法这一分析工具。该工具从8个方面对产品进行客户需求定义和产品定位,即$-价格(Price)、A-可获得性(Availability)、P-包装(Packaging)、P-性能(Performance)、E-易用性(Easy to Use)、A-保险性(Assurances)、L-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of Cost)、S-社会接受程度(Social Acceptance)。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众多分析维度并不代表全部,也不意味着全都要用上。实操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析目标、产品类型等增减相应的分析维度。
2-4 收集竞品信息
在进行竞品信息收集之前,需要先明确以下认知:
不是所有的竞品信息都可以获取得到。不一定要等到获取了完整的竞品信息之后才做决策。相反,要学会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竞品分析及决策。若按获取方式划分,竞品信息的来源可分为竞品官方公开资料、第三方渠道、自己动手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等。
若按照分析维度划分,则可进一步细分,如下图所示。
2-5 信息整理与分析
完成了信息收集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针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般来说,信息的整理包括:
信息的集中信息的分类信息的筛选信息的组合信息的评级而在信息分析环节,我们可以采用“空·雨·伞”的思考方式:
空=事实=现在的情况,即基于事实的所见所知;
雨=解释=对此情况的解释,看穿本质、理出重点,是基于事实思考得出的结果;·
伞=行动=根据此解释得出的结论/下一步行动计划。
“空·雨·伞”的思考方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从信息整理与分析中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便于指导下一步的行动。
2-6 总结报告
经过前面5个环节的努力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最终产出环节,这一步需要总结出对产品有价值的结论,形成竞品分析报告。
竞品分析报告通常采用“总--分--总”,即总述--分述--总结的行文结构。
总述:包括竞品分析的背景、目的、目标、分析思路、报告目录、报告摘要分述:按分析维度划分章节,介绍每个分析维度的具体分析过程及小结总结:包括结论、对产品提出的建议、行动计划、附录等。至此,一个完整的竞品分析流程才算形成闭环。
3.竞品画布及案例
常见的竞品分析是形成一份竞品分析报告,但在形成报告之前,我们可以根据竞品分析的6个步骤,先形成竞品画布。
其意义在于,竞品画布相当于竞品分析报告的MVP(最小可用产品),可以低成本地验证竞品分析是否符合领导要求,选择的竞品或分析维度是否有偏颇或欠缺。
案例
国内某通信企业H开发出一款移动交换机产品VMSC,面向运营商市场,但这个市场的主要份额被几个国外企业瓜分,作为这一领域的新进入者,H企业以“决策支持”作为竞品分析的目的,企图通过竞品分析,找到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竞争策略,提高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
按照竞品分析的6个步骤,形成了以下竞品画布:
从这张竞品画布可以看出,竞品分析报告各环节的关键要点都已经齐备。在此基础上,对每个环节进行展开论述,一份完整的竞品分析报告就基本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竞品画布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写文章时的大纲,骨骼框架及主要内容都已具备,只需进行细节的填充即可。这可不比埋头苦想,写完这一句不知道下一句写什么舒服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