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
本文基于以下微博话题的智搜结果生成
2025年6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对伊朗发出强硬警告,要求其尽快接受美国的核协议条件,否则将面临以色列更残酷的军事打击。这一事件背景是以色列当天凌晨对伊朗核设施及军事目标发动代号为“狮子的力量”的大规模空袭,导致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等高级将领和核科学家身亡,并摧毁了纳坦兹铀浓缩厂等关键核设施。
核心事件要点
特朗普的威胁内容
特朗普警告称,若伊朗不立即达成核协议,以色列下一轮打击将“更残酷”,强调美国拥有“世界最精良的军事装备”,以色列则具备使用这些武器的能力。他还暗示,以色列的后续行动已计划完成,伊朗必须在被“彻底摧毁前”妥协。此前,特朗普曾于4月向伊朗发出60天最后通牒,要求停止铀浓缩活动,但伊朗未接受相关条件。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以军出动约200架战机,对德黑兰等地的100多个目标实施打击,重点针对核设施、弹道导弹工厂及军事指挥中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称行动目标是“消除伊朗核威胁”,并强调打击将持续数日。美国虽未直接参战,但承认事先知情,并向以色列提供了F-35战机和钻地炸弹等武器支援。
伊朗的回应与局势升级风险
伊朗宣布退出原定6月15日举行的第六轮美伊核谈判,关闭全国领空并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革命卫队警告将用数百枚弹道导弹反击以色列及中东美军基地,同时动员胡塞武装、真主党等代理人备战。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纳坦兹核设施受损,但未发现放射性物质泄漏。
国际影响与经济震荡
国际油价单日飙升13%,黄金价格突破3400美元/盎司,全球避险情绪高涨。联合国安理会因美以否决权难以达成有效决议,俄罗斯表态支持伊朗维护主权,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进入警戒状态,欧洲担忧能源供应中断。
背景与深层矛盾
美以战略分歧:特朗普希望通过外交施压迫使伊朗妥协,而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将中东混乱视为政权生存基础,主张军事优先。以方曾多次试图说服美方支持直接打击,但遭特朗普拒绝。
美伊谈判僵局:自2025年4月以来,美伊进行五轮间接谈判,分歧集中于铀浓缩问题。伊朗曾提出销毁高浓缩铀库存以换取解除制裁,但美国要求其拆除关键核设施并将弹道导弹计划纳入谈判。
伊朗内部危机:伊朗高层存在强硬派与妥协派分歧,此次关键人物遇袭暴露安全漏洞。国内民族矛盾(如阿塞拜疆裔与波斯裔)削弱了危机应对能力。
后续风险研判
未来48小时是冲突升级的关键窗口期。若伊朗对以色列或美军基地发动高强度反击(如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或导弹饱和攻击),可能触发美以联合军事打击,导致中东陷入全面战争。分析指出,伊朗若采取象征性回应,或将进一步削弱地区威信,加剧核问题谈判的复杂性。